文章看不进去?傩戏电台读给你听!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傩文化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傩乐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怀有特殊的情感。每次提起傩乐,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些戴着狰狞面具、身着五彩服饰的舞者在鼓乐声中跳跃的画面。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傩乐,简而言之,是我国古代用于驱邪避灾、祈福纳祥的一种音乐舞蹈活动。它起源于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傩乐不仅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还融合了宗教、民俗、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傩乐的核心思想是"驱邪"。在古人的观念中,瘟疫、灾害等不幸事件都是由邪祟引起的。为了驱赶这些看不见的"坏东西",古人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戴上可怕的面具,装扮成比鬼怪还要凶恶的样子,跳起奇特的舞蹈,敲击响亮的乐器,用这种方式来震慑和驱逐那些邪祟。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十分有效,不仅能够安抚人们的心理,还能够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各种灾难和挑战。
在大陈这几年的研究中,我发现傩乐并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表演形式,而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它包括了音乐、舞蹈、戏剧、面具制作、服装设计等多个方面。表演者们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则是想象中的神怪。他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服装,手持各种道具,随着热闹的音乐载歌载舞,场面往往十分壮观。
通过查阅古籍,我了解到傩乐最早是由官方组织的。《周礼》中就有关于"方相氏"的记载,他们是西周时期专门负责傩舞活动的官员。这些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带领一百多人在宫廷中进行傩舞表演,以驱赶疫鬼。这种官方组织的傩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后世,在汉代更是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宫廷活动。
每年腊月,皇帝都会组织大规模的傩舞表演,参与的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在宫中表演,还要到街上"巡游",让普通百姓也能欣赏到这场盛大的表演。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统治者对民间传统的尊重,也是一种统治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抚民心,巩固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傩乐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民众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对傩乐进行了改编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傩乐。比如贵州的"多耶傩"、四川的"傩戏"、江西的"南昌傩"、湖南的"桃源傩"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傩乐表演形式。这些地方傩乐不仅保留了傩乐的基本特征,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使得傩乐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在大陈看来,傩乐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我们的祖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力量的抵抗,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傩乐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在我的田野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对傩乐缺乏兴趣,认为它太过"土气"和"迷信",不愿意学习和传承。而那些熟悉傩乐的老一辈传承人也在慢慢离去。如何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的艺术,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保护和传承傩乐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傩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其次,傩乐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最后,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傩乐所蕴含的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思想,或许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慰藉。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曾多次亲身参与傩乐表演。每次体验都让我深感震撼。当我戴上那些狰狞的面具,穿上色彩艳丽的服装,随着鼓点跳起那些奇特的舞步时,我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之前。那种与自然、与神灵对话的感觉,那种驱邪避灾的神圣使命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贵州的一个偏远山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完整的傩乐仪式。从准备祭品、布置场地,到正式开始表演,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当地的傩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力量。而周围观看的村民们也全神贯注,仿佛真的相信这场表演能够驱走邪祟,带来好运。这种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傩乐在民间的生命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保护和传承这项文化遗产的决心。
然而,保护和传承傩乐并非易事。首先,我们需要改变人们对傩乐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认识到傩乐的文化价值。我认为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傩乐。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傩乐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傩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我们应该鼓励艺术创新,支持艺术家们将傩乐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作品。
作者:大陈
全文完,还请哥哥姐姐点个“赞”和“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