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介绍

开山,也称"开山猛将"、"开山莽将"等,是傩堂戏正戏《开山莽将》中的重要凶神,除充当净扫傩坛的猛神之外,还肩负驱邪收妖、追回患者失落灵魂的重任。

花脸男性,头生双角,满口獠牙,眼球凸出,面部十分凶恶。

贵州傩堂戏是傩戏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具有很浓的宗教祭祀色彩,在黔东、黔北地区流传最广。傩堂戏面具色彩浑厚凝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角色众多,大致可分为三类:性格温和、正直善良的“正神”,面貌凶悍、勇猛威严的“凶神”以及接近真实生活的世俗人物。

开山莽将是傩堂戏中一员镇妖猛将,专门砍杀妖魔鬼怪,民间艺人在塑造这一“凶神”时采用夸张大胆的手法表现其嫉恶如仇的性格,他面目狰狞,形象怪诞,两眼暴突、獠牙外露,双眉如两道烈焰,令人望而生畏。此面具将眼睛和下颌做成可上下开合的“活口”,更加突出人物性格和强化演出效果。此人是傩堂戏中砍五瘟的猛将,是傩堂中最凶猛的镇妖神祗之一。

傩堂戏,又称“傩愿戏”、“傩愿戏”、“端公戏”等,是广泛覆盖于民间的一种傩戏艺术,主要流布与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及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

 

开山莽将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开阳府有个叫开山的人,他眼睛暴鼓,耳朵竖立,门牙露出口外,颈脖青筋突露,面相十分凶恶。常言道:一日怀胎,九月分娩。然而开山的母亲却怀了他十二个月整。他母亲怀他很辛苦,还常到神前算卦,庙里抽签,烧香拜佛,可腹中胎儿还是生不下来。她又听说,周公文王的卦最灵,于是又做起香案到周公文王之处问卦,周公文王听了她的情况后,甚为奇怪,于是就用香案降起神灵,将一把小铜钱抛落在地上,当第一枚铜钱落地时,周公文王一看,对她说:“你们房中有妖精在作怪。”第二枚铜钱落地时,周公文王又对她说:“你的命可能难得活了。”当第三枚铜钱落地时,周公文王一看,房中生下了一个小将军。开山生下地来号哭三声,直震得地动山摇,兽奔马飞,就连桃园洞中的唐氏太婆也被惊动,急急走来看是谁家小孩在啼哭。唐氏太婆近前一看,这个婴儿背上有七寸多长的红毛,头上有一对朱砂角,此时不哭不闹,正在地上乱舞着四肢游玩,再一看,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于是唐氏太婆就把开山用八幅罗裙包起来抱到桃园洞中哺养起来。

开山每餐要吃一担二斗米,口中长着三十六颗牙,如果饿了就连毛铁也可吃四两,晒干的牛皮可吃九斤。每天都要去洞外的檬子树上擦痒,去皂角树上去翻身。长大后,他的力气大得吓人,一般的刀、枪、棍、剑都不能随他的心意,于是他就去请当时最好的铁匠鞠公老师给他打了一把又大又沉的金瓜月斧,他走到哪里,那里的龙虎猛兽、鬼神妖怪都十分怕他,一看到他的那柄金瓜月斧就更怕了,只有远远地躲开。

德江土家族傩戏艺人只要认为哪家房里有邪神鬼怪在害人,就要演开山莽将这出戏。演出时,傩戏掌坛师头戴开山面具,身穿金甲,手执一柄木制的金瓜月斧,在牛角和鼓锣声中左砍右杀,驱赶邪魔鬼怪,为主人消灾纳福。

 

贵州傩堂戏中 “开山莽将” 面具通常具有以下象征意义:

 

  • 驱邪镇妖:“开山莽将” 被视为具有强大力量的神祇,能够驱赶邪祟、镇压妖怪。其凶猛的形象,如头上长角、嘴吐獠牙、眉毛倒竖、眼珠暴突等特征,展现出强大的威慑力,象征着对邪恶力量的震慑与驱逐,保护人们免受邪灵侵害,为人们带来平安。
  • 力量与勇猛:“开山莽将” 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一顿饭能吃一头整牛,行走起来山摇地动,还手执金光钺斧。这些描述都体现了其非凡的力量和勇猛无畏的特质。面具上夸张的造型和线条,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感,象征着人们对强大力量的向往和追求,希望借助其力量战胜困难与挑战。
  • 开天辟地:有观点认为 “开山莽将” 与远古神话有渊源关系,经历了由烛龙→盘古神→山王(“开山莽将”)的演变过程,即由自然崇拜到开天辟地神,再到砍五方精怪、追回人的魂魄之神。所以,“开山莽将” 面具也可能蕴含着开天辟地、创造新秩序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对新开始、新希望的期盼。
  • 吉祥与护佑:在一些地区和传说中,“开山莽将” 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能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它是傩堂戏中重要的正神角色之一,象征着对人们生活的护佑,保障一方安宁,满足人们祈求平安顺遂、吉祥如意的心理需求。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对 “开山莽将” 面具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解读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都围绕着其强大的神力、驱邪功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守护与期盼等方面。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部分内容根据公开资料和网友投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联系方式:cyjxin1@qq.com